儿童心理成长的五大关键时期
艾力·艾力逊的社会学研究提出,人的生命历程可以划分为八个阶段,每一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心理发展目标。如果某个阶段的发展受阻,可能会导致个体在生活中遇到问题,需要在成年后补足这一阶段的发展,但这往往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。艾力逊的研究被现代社会心理学家广泛接受,因为它解答了成年人在不同社会环境中性格和行为偏差的原因。前五个阶段在一个人21岁之前完成:第一阶段:0至1岁的信任与不信任,第二阶段:2至3岁的自主与羞愧,第三阶段:4至5岁的主动性与内疚,第四阶段:6至11岁的勤勉与自卑,第五阶段:12至21岁的身份(与角色)的困惑。
在0至1岁的信任与不信任阶段,孩子通过被喂食、被拥抱等行为,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和父母的需要。如果孩子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,他们会成长为一个开朗并信任他人的人。反之,如果孩子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不安全的环境中,可能会:
1、表现出极度的恐惧感和被遗弃的焦虑;
2、过度依赖他人;
3、过分依赖他人的照顾;
4、对他人持有深深的不信任。
这样的孩子可能会坚持维持破坏性的人际关系,并可能表现出过度饮食或过度依赖他人赞美的行为。
在2至3岁的自主与羞愧阶段,孩子开始学习控制自己的生理功能,并开始注意到自身的能力和限制。如果家长支持并尊重孩子的自主性,他会感到自己对世界有影响力。如果孩子在这个阶段没有得到鼓励,或者受到恶意的批评和嘲笑,他可能会感到羞愧和自卑,可能会:
1、经常感到自卑、无用和不可爱;
2、不相信自己存在的价值;
3、将自己塑造成一个依赖他人的人;
4、认为自己生存的权利取决于对他人的重要性;
5、经常做出不适当的道歉。
这样的孩子可能会对新的经验感到恐惧,害怕面对他人的愤怒。
在4至5岁的主动性与内疚阶段,孩子开始喜欢幻想,创造,并按照自己的想法行动。如果家长在这个阶段支持他,他会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绪,并会发展出健康的好奇心。如果家长在这个阶段对孩子的新尝试进行惩罚,孩子可能会感到内疚和有罪感,可能会:
1、害怕犯错误;
2、感到无助和内疚;
3、只会安慰他人;
4、回避风险;
5、隐瞒错误;
6、无法理解或表达内心的感受;
7、害怕表达内心的事情;
8、对人际关系承担过多的责任;
9、不断地去讨好他人。
在6至11岁的勤勉与自卑阶段,孩子开始与他人进行比较和竞争。如果老师和家长鼓励孩子学习,并告诉孩子他和其他孩子一样有能力,孩子会因此而变得活跃。如果老师和家长经常严厉批评或忽视孩子,孩子可能会缺乏自信,或者不会主动做事。他可能会:
1、避免参与任何竞争或过于热衷于竞争;
2、感到不安全和自卑;
3、对自己或他人过于挑剔;
4、追求完美;
5、经常拖延和耽搁;
6、不知道如何实现目标。
在12至21岁的身份与角色困惑阶段,青少年开始:
1、寻找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;
2、接受自己身体的生理变化;
3、确定自己对异性的身份;
4、在同性和同辈中确定自己的身份;
5、探索人生的意义。
如果家长和周围的成人允许青少年探索自己的梦想和感觉、改变想法和尝试新的方向,他们会发展成为一个自我接纳的人。如果家长和周围的成人不支持他们,而是过早地强迫他们扮演某个角色,他们可能会形成反叛的个性或者变成一个轻浮的人。他们可能会:
1、错误地表现出青春期的行为;
2、对自己的人生角色感到困惑;
3、无法设定人生目标;
4、依赖情感关系或事业成就来确认自己的身份;
5、需要不断地恋爱;
6、需要通过拥有的物品、人脉和工作成就来确定自己的人生角色。
声明:本站内容与配图转载于网络,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,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权利人取得联系,稿费领取与侵权删除请联系我们,联系方式请点击【侵权与稿费】。